房顫的發生與長期大量飲酒有一定關聯,但偶爾少量飲酒一般不會直接導致房顫。酒精對心臟的影響因人而異,主要取決于飲酒量和個體代謝差異。
長期酗酒會引起心肌細胞損傷,導致心臟電活動異常。酒精代謝產物乙醛具有心肌毒性,會干擾心臟離子通道功能,使心房肌細胞易形成折返激動。研究顯示每日攝入酒精超過30克的人群,房顫發生率較常人升高45%。長期飲酒者還常伴隨電解質紊亂,尤其是低鎂血癥會加重心律失常風險。
對于存在基礎心臟疾病的人群,即使少量飲酒也可能誘發房顫發作。酒精可通過激活交感神經系統,加快心率并縮短心房不應期。有研究表明,在高血壓或冠心病患者中,單次飲酒超過60克即可使房顫發作風險增加2-3倍。此外,酒精性心肌病患者發生持續性房顫的比例可達60%以上。
建議成年人每日酒精攝入量不超過15克。已確診房顫的患者應嚴格戒酒,避免飲用含咖啡因的混合酒精飲料。若飲酒后出現心悸、胸悶等癥狀,建議及時進行心電圖檢查。通過24小時動態心電圖監測可準確評估飲酒與心律失常的關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