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黃的功效與作用 姜黃現代應用方法有什么
姜黃為姜科植物姜黃的干燥根莖。主產于四川。傳統醫學認為,姜黃藥性辛、苦、溫,歸脾、肝經,具有破血行氣、通經止痛的作用,用于治療胸脅刺痛、胸痹心痛、痛經經閉、癥瘕、風濕肩臂疼痛、跌撲腫痛。
功效作用
姜黃具有破血行氣、通經止痛的作用。
破血行氣:
姜黃辛散苦泄溫通,能破血祛瘀、通利經脈、行氣止痛,適用于氣滯血瘀導致的胸脅刺痛、胸痹心痛、經閉痛經、癥瘕積聚,以及跌打損傷引起的瘀腫疼痛等。
通經止痛:
姜黃外散風寒濕邪,內通經脈氣血,能溫通肢臂氣血而活血行氣止痛,可治風濕肩臂疼痛。
現代應用
1、姜黃具有抗心肌缺血、抗腦缺血的作用,其所含的姜黃素能增加冠脈血流量、減少心肌耗氧量、明顯降低心肌梗死范圍,可運用于心腦血管類藥物中,如理氣舒心片、佛山人參再造片、人參再造丸、回天再造丸、再造丸等。
2、姜黃具有抗組織損傷的作用,可運用于保肝利膽藥中,如利膽止痛片、舒肝丸、和胃平肝丸、清胰利膽沖劑、舒肝快胃丸、烏軍治膽片等。
3、姜黃可用于祛風濕藥、活血化瘀藥中,如關節鎮痛膏、骨增生鎮痛膏、痛腫靈、跌打丸、活血理傷丸等。還可用于治療皮膚病,如姜黃消痤搽劑、膚痔清軟膏、冰黃膚樂軟膏。
需要注意,大家應該合理的使用中成藥,不能隨意用藥。當您有用藥需求時,應向醫生或藥師咨詢,以保證用藥安全、有效。
適宜人群
姜黃適用于氣滯血瘀痛證者、風濕痹痛者。
氣滯血瘀痛證者:
姜黃能活血行氣止痛,可用于治療氣滯血瘀導致的胸脅刺痛、胸痹心痛、經閉痛經、癥瘕積聚。
風濕痹痛者:
姜黃有通經止痛的作用,能溫通肢臂氣血而活血行氣止痛,可治風濕肩臂疼痛。
需要注意,本品多與其他藥物配伍應用來治療上述疾病,具體組方應由醫生根據患者病情、體質、合用藥物情況等制定,存在個體化差異,請大家不要盲目用藥。
禁忌人群
血虛者慎用。
原因:
姜黃為破血行氣之品,易耗氣傷血,故血虛者慎用。
使用方法
水煎服或外用。本品多與其他中藥配伍應用于中藥組方中,一般情況下,需要煎煮后內服。需要注意,具體的熬藥方式,如加水量、煎煮時間、煎煮次數等需要遵照醫囑,以保證藥液能夠發揮相應的療效。
用量
臨床常用劑量為3-10g。外用適量。但由于每位患者病情、體質等因素不同,具體用量會存在個體化差異,請患者嚴格按照醫生處方規定的劑量使用本品。
不宜同用
本品的合用禁忌尚不明確,為保證用藥安全、有效,如果您在使用本品期間需要合用其他藥物,請向醫生或藥師咨詢。
食用方法
姜黃既是藥品又是食品,可用于泡茶、煲湯、熬粥、做菜,如姜黃茶、姜黃瘦肉湯、姜黃海鮮粥、姜黃粥、姜黃蒸雞。
姜黃茶:
將姜黃打粉,與牛奶、肉桂粉、姜粉、蜂蜜一起攪拌至順滑狀態,用火煮開即可。
姜黃瘦肉湯:
把姜黃、瘦肉洗凈切片,一起入鍋,加清水煮制,煮到肉爛以后加入食用鹽調味即可。
姜黃海鮮粥:
將大米、虱目魚、高麗菜、蛤蜊、蝦仁、金針菇、牡蠣放入鍋中熬煮,加入適量胡椒、鹽、姜黃粉調味,起鍋前加入香油。
姜黃粥:
將大米、姜黃碎、豆鼓碎、腐竹碎、青菜碎放入鍋中熬煮,起鍋前加入香油和鹽即可。
姜黃蒸雞:
雞肉切塊,用鹽、姜黃粉、生粉、醬油、花生油腌半小時,隔水蒸30分鐘左右即可。
溫馨提示
1、作為藥品:姜黃是臨床上常用的中藥,若需要服用本品治病或調理身體,建議您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本品,以免發生用藥風險。
2、作為藥食同源產品:衛健委2019年第8號文件將姜黃列入藥食同源類藥用植物,但僅作為香辛料和調味品,請大家不要將本品作為食材食用。
3、作為保健食品:姜黃可應用于保健食品領域。需要注意,保健食品是食品,而不是藥品,不能替代藥物。選購保健食品要認清認準產品包裝上的保健食品標志及保健食品批準文號,依據其功能及適宜人群有針對性的選擇,并按標簽說明書的要求食用,切忌盲目購買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