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跟“奶”、“乳”沾邊的產品五花八門,低脂奶、脫脂奶、巴氏奶、調制奶、乳酸菌飲料等等各類奶制品層出不窮,令消費者眼花繚亂。光靠名字,我們很難辨別哪個是自己所需,也無法從復雜的成分表里看出個中端倪。因此,我們特地將常見奶制品的特點列舉出來,讓大家在選擇時不再犯難。
低乳糖牛奶
所謂低乳糖奶,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用乳糖酶等方法)分解乳糖,故而乳糖含量較低(≤2%)的奶類,特別適合乳糖不耐受者(喝奶后腹脹)選用。因為我本人就乳糖不耐受,所以對此類牛奶情有獨鐘。
低脂奶和脫脂奶
按照《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GB28050—2011)的規定,低脂奶要求脂肪含量≤1.5%(1.5克/100毫升),脫脂奶則要求脂肪含量≤0.5%(0.5克/100毫升)。此種減少脂肪的奶類適合減肥人士、血脂異常或喝奶較多的人。
脫脂奶粉
脫脂奶粉脂肪含量更低(脂肪≤1.5%,奶粉100克含脂肪1.5克,注意是固體奶粉而不是液體牛奶),但我一般不推薦。因為脫脂奶粉要加入較多的糖,脫掉脂肪加入很多糖(填充體積和重量,降低成本,改善口味),說它更健康未免牽強。
巴氏牛奶(“鮮牛奶”)
根據巴氏殺菌乳(GB19645—2010),巴氏牛奶有兩大特點,一個是消毒溫度較低(與超高溫消毒牛奶相比),一個是不能使用奶粉(超高溫消毒牛奶可以使用)。故而其維生素損失較少,營養價值較高。
超高溫消毒牛奶
根據超高溫滅菌乳(GB25190—2010),超高溫消毒牛奶的主要特點是消毒溫度較高(至少132℃),故而保質期很長。但維生素損失可能較多,營養價值略低于巴氏牛奶。
調制奶
此種奶類花樣繁多,它們是以牛奶或奶粉為主要(不低于80%)原料,再添加其他原料(比如谷物、蔬菜粉、添加劑等)生產的,故其營養價值較低,蛋白質含量≥2.3%(普通牛奶均≥2.9%)
酸奶
酸奶是發酵乳(GB19302—2010)兩大主要類型之一(另一個是風味發酵乳,見下),原料是牛奶或奶粉,用專門的菌種發酵制成(發酵后未再加熱)。不但蛋白質含量較高(≥2.9%),還保留了活菌(有益菌)。
風味發酵乳
這是目前市面最受歡迎的“酸奶”產品,但嚴格地說,它們并不是純正的酸奶。因為其原料除了奶類(80%以上)之外,還加入果蔬、谷物、食品添加劑(比如糖、膠、香精等)、營養強化劑等原料,蛋白質含量較低(≥2.3%),營養價值低于酸奶。
特別提醒
乳酸菌飲料不可代替奶類。市面上有大量的牛奶飲料和酸奶飲料,它們是飲料而非牛奶或酸奶,不屬于膳食指南推薦的奶類,因此不能代替奶類。
·營養價值差在哪?
每100ml牛奶的蛋白質含量為3克左右,每100ml酸奶為2.3~2.9克,相比它們來說,乳酸菌飲料的蛋白質含量要低很多,因此不能用乳酸菌飲料來替代牛奶或酸奶。每天仍然要保證至少300ml奶制品的攝入量。
過多飲用熱量高。
乳酸菌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主要就是糖的含量,如果每天喝一瓶300ml乳酸菌飲料,相當于攝入了45克糖,和吃一兩米飯差不多。從健康角度來說,我們每天單純攝入的糖最好能控制在20~30克。所以,雖然乳酸菌飲料的脂肪含量為0,對腸道健康有利,也不代表想喝多少就喝多少,過多飲用仍然會導致熱量超標,平均每天100~200ml最好。
選購儲存有講究。乳酸菌飲料有活性和非活性之分,購買時一定要仔細辨別。空腹時,胃中酸性較高,不利于活性乳酸菌的存活,保健作用將大大減弱。購買乳酸菌飲料時,一定要注意是否放在冰柜中出售,購買后請第一時間放入冰箱冷藏室保存,或者盡快喝掉。長時間存放于高于10℃的環境中,會導致活菌數量減少。雖然乳酸菌飲料能保存30天,但離生產日期越近的產品,保健效果越好,2周之后,有益菌的數量會大大減少。
奶酪和再制奶酪
奶酪也稱干酪(GB5420—2010),在理論上,它是奶類發酵并濃縮(去除水分)的產品,素有1斤奶酪相當于8~10斤牛奶的說法。但實際上,在市面上你很難買到這種純正的奶酪(消費者不喜歡其口味),市面上最常見的是“再制奶酪”(口感較受歡迎,消費者因為不明真相而趨之若鶩)。
再制干酪(GB25192—2010),是在少量奶酪(≥15%,注意這個很低的比例)的基礎上,加入大量其他原料(如乳化鹽、酸味劑、大豆磷脂、防腐劑等)生產的,其營養價值遠不及奶酪。你喜歡它的風味無可厚非,但如果你認為它的營養價值很高(相當于幾斤牛奶云云),那就太糊涂了。“再制干酪”4個字很容易在產品標簽上看到,購買時睜大眼睛。
其他
煉乳(GB13102—2010)、奶油(GB19646—2010)、乳清粉和乳清蛋白粉(GB11674—2010)以及孕婦奶粉、中老年人奶粉等調制奶粉(GB19644—2010)也是常見的奶類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