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氣這種病癥大多與發育有關,還分為內疝和斜疝等。常見于男性,女性很少有得這種疾病的,一旦患有就很痛苦。不僅有疝氣本身的通過,更是在月經來臨期間有更重的疼痛感。那怎么準確的判斷呢?
1.存在腹橫筋膜不同程度的薄弱或缺陷。
2.腹橫肌和腹內斜肌發育不全對本病也起著重要作用。
腹橫筋膜和腹橫肌的收縮可把凹間韌帶牽向上外方,而在腹內斜肌深面關閉了腹股溝深環。如腹橫筋膜和腹橫肌發育不全,這一保護作用就不能發揮而容易發生疝。
3.女性有子宮圓韌帶穿過腹股溝管,因此也有類似的腹膜突起并降入大陰唇,如未閉鎖亦可形成斜疝。
4.此外,先天性發育不良導致腹股溝管生理掩閉機制缺陷亦是腹股溝斜疝的重要病因之一
1.腹股溝部腫塊腹股溝斜疝的重要臨床表現是腹股溝部有一腫塊突出。早期腫塊較小可局限于腹股溝部隨病程進展,腫塊逐漸增大并進入陰囊,形成上端狹小并向外斜行入腹股溝管,下端寬大、豐滿,類似梨狀的典型腹股溝斜疝腫塊。易復性腹股溝斜疝腫塊常在站立、行走勞動或咳嗽時出現,安靜和平臥休息時自動回納或用手按摩后消失。難復性腹股溝斜疝是由于疝內容物與疝內壁經常摩擦發生輕度炎癥,使兩者之間逐漸形成粘連,以致疝內容物不能完全推回腹腔。故腫塊僅有不同程度縮小,而不隨體位、腹壓的變化而完全消失。常見于病程長、疝囊大的病人。
2.局部脹痛
易復性腹股溝斜疝除腹股溝部有腫塊外,常無特殊癥狀偶感局部脹痛,甚至引起上腹或臍周隱痛。難復性腹股溝斜疝則表現為不同程度的酸脹和下墜感。這些癥狀隨腫塊出現而發生,腫塊消失而緩解。
3.消化不良或慢性便秘
此癥狀多見于滑動性腹股溝斜疝。由于盲腸、乙狀結腸或膀胱等臟器已構成疝囊的一部分,故病人常有一些“消化不良”和慢性便秘等消化道癥狀及排尿不盡感滑動疝一般腫塊巨大,多見于40歲以上男性,且右側多于左側。
易復性疝臨床癥狀可因疝囊大小或有無并發癥而異。基本癥狀是腹股溝區出現一可復性腫塊,開始腫塊較小,僅在病人站立、勞動、行走、跑步、劇咳或嬰兒啼哭時出現,平臥或用手壓時塊腫可自行回納,消失不見。一般無特殊不適,僅偶爾伴局部脹痛和牽涉痛。隨著疾病的發展,腫塊可逐漸增大,自腹股溝下降至陰囊內或大陰唇,行走不便和影響勞動。腫塊呈帶蒂柄的梨形,上端狹小,下端寬大。
成人腹股溝斜疝
難復性斜疝在臨床表現方面除脹痛稍重外。其主要特點是疝塊不能完全回納。
嵌頓性疝常發生在強力勞動或排便等腹內壓驟增時,通常都是斜疝。臨床上常表現為疝塊突然增大,并伴有明顯疼痛。平臥或用手推送腫塊不能使之回納。腫塊緊張發硬,且有明顯觸痛。嵌頓的內容物為大網膜,局部疼痛常輕輕微;如為腸袢,不但局部疼痛明顯,還可伴有腹部絞痛、惡心、嘔吐、停止排便排氣、腹脹等機械性腸梗阻的臨床表現。疝一旦嵌頓,自行回納的機會較小;多數病人的癥狀逐步加重,如不及時處理,將會發展成為絞窄性疝。腸管壁疝(Richter疝)嵌頓時,由于局部腫塊不明顯,又不一定有腸梗阻表現,容易被忽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