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梗阻一般都要做檢查才能及時發現,那么,患了腸梗阻做了影像檢查之后都有什么特點? 腸梗阻做不同的影像檢查會有不同的特征表現,所以效果也不一樣。 下面,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腸梗阻最常見的影像學表現,快來看看吧。
X線征:立位腹平片可見腸曲張呈拱狀。 當腸曲張張力較低時,拱形腸曲內的液面寬而長,液面上方的氣柱低扁平,液面淹沒拱形腸曲下壁的頂部,稱為長液平征;如果腸曲內液平面窄,氣柱高,則為短液平征,或鄰近有兩個液面水腫,其上方充氣腸曲連續呈倒“U”形,說明腸腔內大量積液氣體積較小,因此稱為腸腔邊緣水腫增粗的粘膜皺褶下方,在腸腔邊緣處可見一系列小液平面,斜行排列于腸腔邊緣,可見腸腔邊緣較大的液面,稱為串珠征象。 直立時,結腸的液面大多位于長降結腸內,如果積液過多,就會淹沒結腸肝、脾曲,在橫結腸內形成寬大的液面,在升或降結腸兩邊邊緣出現平行排列的小液面,則是在半月皺襞邊緣下聚而造成的。
超聲表現:梗阻以上腸管明顯擴張,腸腔內有大量液體充盈。 近端腸管有明顯的蠕動,同時伴有高速流體、反向流動和“氣過水”。 麻痹性腸梗阻蠕動減弱或消失。 其縱斷面上皮清晰的皺襞,可伴水腫增厚,表現“琴鍵征”或“魚刺征”。 “咖啡豆征”可形成腸的彎曲扭轉。
CT表現:腸梗阻發生后,腸腔內積液、氣液的積聚使梗阻面積增大,梗阻部位越低,腸腔擴張時間越長,梗阻以下的腸腔萎陷、空虛或只有少量糞便存在。 明顯萎陷的腸管尤其是系膜腸管,可能由于擴張腸管的擠壓而發生移位;在低位梗阻時,上段空腸也不會出現擴張(尤其在進行胃腸減壓后)。
如果出現腸梗阻癥狀,要及時到主治醫生就診,以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