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期是女性生理周期中的出血階段,主要由激素變化引起子宮內膜周期性脫落所致,通常持續3-7天。這一階段的生理特征和激素水平變化可能伴隨輕微不適,但若出現異常需及時就醫。
1.生理特征
月經期主要表現為子宮內膜脫落引起的陰道出血,經血包含血液、黏液及脫落的子宮內膜碎片。正常經血呈暗紅色,無血塊或僅少量血塊,出血量在20-60毫升之間。月經周期通常為21-35天,平均28天,個體差異較大。
2.激素調節
月經期開始前,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顯著下降,導致子宮內膜失去激素支持而發生崩解。此時卵巢內新的卵泡開始發育,并逐漸分泌雌激素,為下一周期做準備。激素波動可能引發子宮收縮以排出經血。
3.癥狀表現
部分女性在月經期會出現下腹墜痛、腰酸、乳房脹痛等不適,少數人伴有頭痛、乏力或情緒波動。這些癥狀通常與前列腺素分泌增加引起的子宮平滑肌痙攣有關,多數在1-3天內自然緩解。
月經期建議選擇透氣性好的衛生用品,避免劇烈運動或過度勞累。若出現經量過多(每小時浸透一片衛生巾)、嚴重痛經或周期紊亂超過3個月,應及時到婦科就診排查子宮肌瘤、內分泌失調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