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炎患者通常可遵醫囑使用止瀉藥、解痙藥、益生菌、抗生素、補液藥物等,具體用藥需結合病因及病情嚴重程度選擇。胃腸炎多由病原體感染或飲食不當引發,建議盡早就醫明確診斷。
1.止瀉藥
若患者腹瀉嚴重,可遵醫囑使用蒙脫石散、洛哌丁胺等藥物。蒙脫石散能吸附消化道內的病原體及毒素,修復黏膜屏障;洛哌丁胺通過抑制腸道蠕動減少排便次數,但細菌感染時需慎用以免加重毒素吸收。
2.解痙藥
對于腹痛明顯的患者,可短期使用消旋山莨菪堿片、顛茄片等藥物。這類藥物通過阻斷膽堿能受體緩解腸道平滑肌痙攣,但青光眼、前列腺增生患者禁用,用藥后可能出現口干、心悸等不良反應。
3.益生菌
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地衣芽孢桿菌活菌膠囊等制劑有助于恢復腸道菌群平衡。尤其適用于病毒性胃腸炎或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可與蒙脫石散間隔2小時服用,避免吸附活菌影響療效。
4.抗生素
細菌性胃腸炎需根據病原菌選擇諾氟沙星膠囊、左氧氟沙星片或頭孢克肟片等。病毒感染無需使用抗生素,濫用可能破壞正常菌群并導致耐藥性,用藥期間需注意過敏反應及胃腸道刺激。
5.補液治療
輕中度脫水首選口服補液鹽Ⅲ,能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嚴重嘔吐或脫水者需靜脈輸注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復方氯化鈉注射液等,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是治療關鍵環節。
胃腸炎患者用藥需嚴格遵循劑量和療程,避免自行聯用多種止瀉藥。治療期間應進食清淡流質食物,避免辛辣、高脂飲食。若出現持續發熱、血便或意識改變,需立即急診處理。細菌性胃腸炎患者應注意隔離,避免傳染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