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日常調理、物理治療、藥物治療、中醫治療以及手術治療等,需根據病情嚴重程度選擇合適方案。患者應避免長時間保持不良姿勢,若癥狀持續加重需及時就醫。
1、日常調理
長期低頭伏案工作或使用電子產品可能加重頸椎負擔,日常需保持正確坐姿,每隔1小時起身活動頸部。睡眠時選擇高度適宜的枕頭,避免過高或過低,同時可通過游泳、放風箏等運動鍛煉頸部肌肉。
2、物理治療
急性期可通過局部熱敷、紅外線照射促進血液循環,慢性期可采用頸椎牽引增大椎間隙。專業醫師進行的推拿按摩可松解軟組織粘連,但需注意避免暴力手法,脊髓型頸椎病患者禁忌推拿。
3、藥物治療
疼痛明顯時可遵醫囑使用布洛芬緩釋膠囊、塞來昔布膠囊等非甾體抗炎藥,肌肉痙攣者可配合氯唑沙宗片緩解癥狀。甲鈷胺片等營養神經藥物適用于伴有肢體麻木的患者,急性期疼痛劇烈者可短期使用地塞米松片。
4、中醫治療
針灸通過刺激風池穴、頸夾脊穴等穴位改善局部氣血運行,配合艾灸效果更佳。中藥熏洗可使用羌活、川芎等具有活血通絡作用的中藥材,但需在中醫師指導下進行。
5、手術治療
當出現嚴重脊髓壓迫導致行走不穩、大小便失禁,或經保守治療3個月無效時,需考慮椎間孔擴大成形術、椎體融合術等手術方案,術后需佩戴頸托保護并配合康復訓練。
患者出現頸部疼痛伴上肢放射性麻木、持物不穩等癥狀時,應及時至骨科就診。治療期間需嚴格遵醫囑用藥,自行增減藥量可能引發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應。脊髓型頸椎病患者應避免劇烈運動,防止跌倒造成脊髓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