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贅是骨骼邊緣異常增生的骨性突起,也被稱為骨刺或骨質增生,通常與關節退變、慢性損傷等因素相關。其形成原因、常見部位及癥狀表現如下:
1、形成原因
骨贅的形成多與關節老化或長期勞損有關。當關節軟骨因退行性改變變薄或破裂后,骨骼邊緣會代償性增生以增加受力面積,這種現象常見于45歲以上人群。長期保持不良姿勢、超負荷運動造成的慢性損傷,以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炎癥刺激,均可加速骨贅形成。
2、常見部位
骨贅好發于承重關節和活動頻繁的部位。頸椎、腰椎因椎體長期受壓易形成椎體邊緣骨贅,膝關節內外側緣、跟骨底面由于運動磨損常見骨刺形成,手指遠端指間關節背側的骨贅多與退行性骨關節炎相關。
3、癥狀表現
多數骨贅初期無明顯癥狀,隨著增生加劇可能出現局部壓痛、關節活動彈響。當骨贅壓迫神經時,可能引發肢體麻木、放射性疼痛,如腰椎骨贅壓迫坐骨神經可導致下肢疼痛。關節內骨贅可能造成活動受限,膝關節骨贅可能導致屈伸障礙。
若檢查發現骨贅且伴隨明顯癥狀,建議及時到骨科就診。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持正確姿勢,避免關節過度負重,適當進行游泳、騎自行車等低沖擊運動有助于維持關節功能。體重超標者需合理控制體重,以減輕關節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