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疼痛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與肌肉拉傷、纖維肌痛綜合征、感染性疾病有關,建議及時就醫明確具體病因。
1、生理性原因
劇烈運動或長時間保持不良姿勢可能導致肌肉內乳酸堆積或局部血液循環不暢,引發酸痛感。這種情況常見于運動后24-48小時,通常通過熱敷、按摩或適當休息即可緩解,無需特殊治療。
2、肌肉拉傷
運動過程中突然發力或外力撞擊可能造成肌纖維撕裂,表現為局部腫脹、壓痛和活動受限。急性期需立即停止活動并進行冰敷,后期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雙氯芬酸鈉凝膠、氟比洛芬貼膏等外用藥物促進恢復。
3、纖維肌痛綜合征
該病以廣泛性肌肉疼痛和壓痛點為主要特征,常伴有睡眠障礙和疲勞感。臨床治療多采用普瑞巴林膠囊、鹽酸阿米替林片等調節神經敏感性的藥物,配合認知行為療法可改善癥狀。
4、感染性疾病
流感病毒或登革熱病毒感染時,機體釋放炎性因子可能引發全身肌肉酸痛,通常伴隨發熱、乏力等癥狀。明確病原體后可遵醫囑使用磷酸奧司他韋膠囊、對乙酰氨基酚片等抗病毒和退熱藥物治療。
若肌肉疼痛持續超過一周或伴有皮膚瘀斑、關節腫脹等情況,建議及時進行肌電圖、血液抗體檢測等檢查。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運動前充分熱身,避免突然增加運動強度,久坐人群應每小時活動放松肌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