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體囊腫是女性排卵后黃體持續存在或囊性擴張形成的生理性囊腫,屬于婦科常見病變。該囊腫多為單側發生,直徑一般在2-6厘米,常見于育齡期女性,多數可在3個月內自行消退。
黃體囊腫的形成與排卵后黃體未按時萎縮有關。正常月經周期中,排卵后卵泡壁細胞會轉化為黃體,若未受孕則逐漸退化。當黃體持續存在并有液體潴留時,可發展為直徑超過3厘米的囊性結構。部分患者可能出現下腹隱痛、月經周期延長或不規則陰道出血,約30%病例無明顯臨床癥狀。
超聲檢查是主要診斷手段,典型表現為卵巢內圓形無回聲區,囊壁較厚且血流信號豐富。血液檢測可發現孕酮水平輕度升高。需注意與卵巢腫瘤、異位妊娠等疾病進行鑒別診斷,尤其當囊腫直徑超過5厘米或存在血流紊亂時,需提高警惕。
對于無癥狀患者建議3個月經周期后復查,約85%可自然消退。若出現劇烈腹痛需警惕黃體破裂,此時需急診處理。有生育需求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短效避孕藥調節周期,保守治療無效或持續增大的囊腫可考慮腹腔鏡手術剔除。日常需避免劇烈運動,尤其月經后半周期需減少腹部壓力,定期婦科檢查有助于監測囊腫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