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細胞計數 明顯增高,一般常可達(20~30)×109/L以上,或降低、核左移、幼稚型增多,出現毒性顆粒。
2.細菌學培養(yǎng)(需氧菌和厭氧菌)
(1)血細菌培養(yǎng)。
(2)膿液細菌培養(yǎng)。
若兩項所得的細菌相同,則診斷菌血癥確立。但很多病人在發(fā)生菌血癥前已接受抗菌藥物的治療,以致一次培養(yǎng)很難得到陽性結果。故應在一天內連續(xù)數次抽血做細菌培養(yǎng),抽血時間最好選擇在預計發(fā)生寒戰(zhàn)、發(fā)熱前,可以提高陽性率。
3.骨髓細菌培養(yǎng) 血細菌培養(yǎng)陰性,而高度懷疑菌血癥時,可行骨髓細菌培養(yǎng)。
4.真菌培養(yǎng) 疑有真菌性菌血癥者,可做尿和血液真菌檢查和培養(yǎng)。
5.血生化 膿毒癥病人可出現氮質血癥。
6.血氣分析 膿毒癥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
7.腎功能檢測 膿毒癥病人合并腎功能損害時,尿中可出現蛋白、血細胞、酮體等。
8.免疫學檢測 是判斷預后的參考指標,活化補體、白三烯、血栓素、TNF-1炎癥介質升高幅度大、持續(xù)時間長,則病情嚴重,預后差。
眼底鏡檢查:真菌性菌血癥,眼底視網膜和脈絡膜上常有小的、白色發(fā)亮的圓形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