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類癌癥狀診斷
一、癥狀:
肝臟類癌起病隱匿,早期腫瘤很小時,可無任何癥狀和體征。當類癌長大到一定程度,可引起局部癥狀(常由機械因素所致)。
1.局部癥狀:
右上腹部或肝區疼痛,最常見,呈間歇性或持續性,鈍痛或脹痛。
2.消化道癥狀:
部分病人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脹、惡心、嘔吐等表現,少數患者并發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因此可有消化性潰瘍癥狀,甚至出現嘔血、黑便。
3.全身癥狀:
雖然免疫組織化學檢查證明肝臟類癌在細胞水平存在異位神經內分泌產物,但由于其數量的不足或在質量上有缺陷,往往不能激活靶器官而發揮生物學作用。因此,絕大多數肝臟類癌并無神經內分泌產物異常增多的臨床表現,僅個別病例出現類癌綜合征、卓-艾綜合征、異位ACTH綜合征、頑固性低血糖等表現。
4.其他癥狀:
晚期病例常有厭食、消瘦、乏力、發熱等癥狀。
二、體征:
肝臟腫大為最常見的體征。肝質地較硬,表面及邊緣不規則,常呈結節狀,少數腫瘤深埋于肝實質內者則肝表面光滑,伴或不伴明顯壓痛。
三、診斷:
肝臟類癌通常缺乏特殊的癥狀、體征,組織學上與肝細胞癌相似,且臨床上又特別罕見,因此診斷較為困難。肝臟類癌的定位診斷常常有賴于B型超聲顯像、選擇性肝動脈造影、電子計算機X線斷層掃描(CT)或肝放射性核素掃描,甚至磁共振顯像(MRI)檢查。
1.臨床表現。
2.實驗室及其他輔助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