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紫癜性腎炎是腎炎中的一種常見類型,此疾病會對腎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損害,還會產生皮膚病變,一定要盡早進行治療。過敏性紫癜性腎炎有很多并發癥,嚴重時還會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等急性癥狀,它是由一系列過敏原引起的,屬于免疫系統疾病,最主要的危害就是對于腎臟的損害。
患有過敏性紫癜性腎炎的患者初期會有皮膚出疹的癥狀,伴有瘙癢問題,后期會引起整個腎臟包括泌尿系統的改變,比如血尿、水腫等等,其預后情況并不樂觀,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種疾病吧。
祖國醫學中無本病名稱,根據其臨床表現,我們可以將紫癜階段(出血性皮疹)時的病癥歸于中醫的“斑疹”、“瘀斑”、“肌衄”、“紫斑”或“葡萄疫”的范疇;有關節疼痛時,歸于中醫的“痹癥”;以腹部疼痛為主要癥狀時歸于中醫的“腹痛”的范疇,當出現血尿、眼瞼肢體水腫等腎臟病變時歸于中醫的“血尿”、“溺血”或“水腫”的范疇;病變日久,出現臟腑虧損,正氣虛弱等一派虛癥表現時可歸于中醫的“虛勞”范疇。
其發病機理主要是過敏原(食物、藥物、細菌、病毒、毒素等)引起免疫復合物形成并沉積于腎臟,誘發免疫性損傷及血管性炎癥。大量資料研究表明過敏性紫癜性腎炎是一免疫復合物性疾?。篐SP患者血清中可測得循環免疫復合物;皮膚小血管及腎小球、腸系膜血管呈過敏性血管炎病變,病變血管及腎小球可檢出IgA、C3顆粒狀沉著;HSP患者如移植腎臟,被移植的正常腎臟也會發生同樣病變。其發病機理中IgA起重要作用。本病有家族性好發傾向。
總之,中醫藥的治療往往從病因入手,明確本病的發生雖病因復雜,但焦點在于與濕熱和瘀血關系密切。濕熱蘊于下焦,水道不利,脈絡爍傷,故尿血、少尿,甚則浮腫。熱毒傷腎,腎失固攝,脾氣受損,則精微下瀉,可見程度不同的蛋白尿。本病也常因感受外邪而發,繼而出現發斑。屬熱毒發斑范疇。多責于血不循以,血溢于外,所以適用清熱解毒、祛瘀通絡法可使脈絡瘀滯得除,血有所歸而促進病愈?,F代藥理學也證實,活血化瘀可降低全血黏度,抑制血栓形成,還可以增強腎血流量,改善微循環,調節免疫功能,并具有抗過敏、抑制變態反應炎癥的作用,故清熱利濕、祛瘀活血之法治療本病既符合中醫對本病認識理論,也符合當今對紫癜腎炎病理變化和方藥藥理學認識。
綜合上述觀點,針對過敏性紫癜疾病一定要樹立信心,堅持長期治療,治療過程中要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過于激動,飲食宜清淡,以免病情加重或復發。加強鍛煉,提高自身身體素質,這樣才能讓此疾病盡早遠離,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