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缺血性腸病癥狀上無特異性,因此,根據臨床表現進行早期診斷較困難[3]。
有發生缺血性腸炎基礎病變者,如出現持續或突發腹痛,經檢查無特殊時應想到缺血性腸炎的可能,如胃腸分泌物中潛血陽性或血便、外周血白細胞升高等對診斷有一定幫助,如出現劇烈腹痛、急腹癥或休克體征需警惕有無腸穿孔之可能。急診內鏡檢查具有確診意義,特別是在便血期,是早期診斷的關鍵。并能確定病變的范圍及病變的階段,同時能獲取組織學檢查,有助于與其他炎性腸病、結腸癌的鑒別診斷。內鏡檢查的注意事項:
(1)如有持續腹痛、便血及腹膜刺激征應考慮壞疽性,鏡檢為禁忌證;
(2)禁用盲目滑鏡、鉤拉、解袢等手法,加重出血,甚至穿孔;
(3)結腸鏡下注空氣壓力超過3.9kPa(30mmHg)時,因過高腸內壓可導致腸壁變薄血流減少,加重結腸缺血,如注以CO2氣體可使血管擴張,有利于結腸的血供;
(4)黏膜下出血通常很快被吸收或被潰瘍替代,因此發病后72h內進行內鏡檢查非常重要。對疑及該病者必要時可行血清學、CT、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及內鏡等檢查。彩色多普勒檢查是一無創傷相對敏感的檢查手段。有學者[4]對24例缺血性腸病進行彩色多普勒檢查,通過測定腸壁厚度,腸道動脈血流,發現對缺血性腸病診斷的敏感性達82%,特異性達92%,陽性預測值為81%,因此彩超對缺血性腸病的早期診斷及預后監測有重要意義。腸腔內特殊氣體測定也有助于本病的診斷。
本病主要與潰瘍性結腸炎、結腸克隆病、結腸癌相鑒別。
主要注意飲食有節制,不可暴飲暴食,少進食含脂肪量高的食物以防止血栓形成。平時多參加體育鍛煉,運動可使血管擴張,增加血管彈性,促進血液循環,避免血管發生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