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腎損害癥狀診斷
一、癥狀
RA起病多樣,可隱匿起病,也可急性發作,多呈慢性波動經過,且為多臟器受累。常見關節損害的主要表現為對稱性侵犯性關節滑膜炎。患者常有關節腫脹、疼痛、僵直、關節活動障礙。以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關節受累為主,其次是膝、肩、踝、髖關節。血清中類風濕因子陽性者易在起病2年內發展到關節破壞。65%~70%呈進展性關節變形、功能障礙,15%~20%為發作性,10%可長期緩解。關節外癥狀主要是由于血管炎及血管周圍炎引起。15%~25%的患者在關節隆突位出現大小不等的皮下結節,黏附于骨膜、肌腱或腱鞘上,常對稱出現。皮下結節可持續存在數月或數年;皮膚可出現水皰、紫癜、多發性丘疹等。眼部表現主要為眼口干燥、鞏膜炎、葡萄膜炎、視網膜炎、潰瘍性角膜炎。要注意除外治療藥物毒性引起的眼部表現,如激素可引起眼壓增高和白內障。
腎臟的表現為鏡下血尿、蛋白尿,可伴高血壓,15%有腎功能損害。用敏感的放射免疫法檢測44例類風濕關節炎的24h尿蛋白、IgG、α微蛋白,55%有蛋白尿定量異常,其中藥物治療和血管炎引起占25%,余75%無原因。早期腎穿刺是鑒別血管炎及原發類風濕關節炎腎損害、淀粉樣變、藥物性間質性腎炎的有力指標。
二、診斷
1.有類風濕關節炎表現。
2.出現更嚴重系統性損害 皮下結節、皮膚潰瘍、潰瘍性角膜炎、心包炎、心肌炎、胸膜炎、肺炎、小腸梗死、多發性單神經炎、腎損害等。
3.皮膚活檢顯示 壞死性全層血管炎伴單核細胞浸潤。